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07-29 函館一日遊

資訊站

Alpen ( 可以買高山瓦斯 修理單車 )
可以丟垃圾的便利商店

上函館山單車停放處纜車站對面喫茶処琲絵炉旁的空地 )


經驗分享 - - 置底  如何避免爆胎

我們的故事 ( 北海道浪遊第二天  函館放輕鬆)




昨天雖然折騰了一天 可有森林小路的洗滌 沈浸在充滿分多精  森林營地 覺得可以在美妙的大自然 面對很多相信是有趣的挑戰 入睡之前是充滿鬥志的  
但還有一件事 是之前大家會擔心的 再練騎的過程中也一直未被克服- - 睡不慣帳篷  由於單車是我們主要的交通工具  為了輕裝 重量是能減輕 就減輕 所以睡覺的裝備 很簡單 一個輕便型睡袋 我很怕太熱睡不著 
城市綠洲  discovery 250 ( 已停售 )( 適用環境 10-20度 )


睡墊 準備的是PE材質得睡墊  泡泡式的睡然輕 但是睡起來覺得會晃晃的 像在海中 不安穩  體積是大了點 重量還可以接受





枕頭則是用攜車袋 折成長方形來取代 


所以未來的十七個晚上都睡帳棚 身體受得了嗎 一直是老骨頭們頗為擔心的問題  因為可能沒有辦法洗澡就必須睡覺  可能天氣很熱睡不著    也可能天氣很冷睡不著 連續下雨怎麼辦 寢具又很差 帶著疑問 用冷水稍稍差去汗水  就進入帳篷準備睡覺  但因為真的太累了 其實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清晨五點左右則是被滂沱的雨聲 吵醒  準備的帳篷是在pchome 買的強國牌便宜帳篷  這時候有點擔心 雨水會部會滲進來   
雖然有點想上廁所 雨實在挺大的 再加上溫度很低 實在不想爬起來 感覺尿意不濃  還是忍住了 濕冷的天氣 真是適合睡覺  迷糊迷糊的又睡了 醒來時 地上雖然濕濕的 但雲層不厚 雲似乎慢慢飄走了 迎來的清爽的早晨  
可已看到附近遊客不多幾乎都是重機的騎士 已經準備打包要離開




           



今天的早餐很簡單 就是把昨天沒有吃完的青菜煮一煮 配牛奶 很奇怪的組合吧 
吃完早餐 大夥兒把行李稍微收拾一下 今天行程是到函館做 城市旅遊  所以單車上可以不用載我們的家當 大家忙著把行李卸下來 在這個過程中黑洞又發現他的後輪沒氣 打氣沒多久又聽到了悲劇的聲音 ㄅㄧㄤ ˋ  看來他的內胎又爆掉了  這下子大家開始擔心內胎會不會不夠用 
另外會不會是他的單車有設計問題 載重容易爆胎  要是照這個頻率爆胎 那可是很恐怖的 在函館的小旅行之前 我們決定先找到可以修車的地方好好檢查一番   在開始城市旅遊 


國民外交- - 中間那個日本歐吉桑 他自己一個人到北海道 重機旅行 路上遇到都是來探險的人總有一種英雄席英雄的感覺
  一起拍張照做紀念 他手上的那個我們松的紀念品 有著國旗圖案的毛巾


東西收完,就由DNA帶隊,在早上09:00時往函館市區走,為我們的腳踏車購買消耗品(內胎)跟城市旅遊。下山時,我們看到了我們營地隔壁水庫的真面目,是一個很大的水庫,有新竹寶山水庫的感覺,武年和黑洞等人 昨天因為回來太晚 天黑了 都沒有看到這番景象 路過水壩的時候 都很訝異 原來營地旁 竟是這麼大的一個人工湖 






令人印象最深  森林小徑 昨天武年也沒見到 今天路過 想到昨天黑漆漆的路 竟是這麼的綠意盎然 充滿生氣 與昨天通過時 漆黑的景象 落差很大



山下還有一大片綠油油的農田以及一個迷你的政府機關,最讓我印象的是那個幫浦,發出像野生動物一半的聲音 讓我昨天提心吊膽了一晚。



日本便利商店的密度 與台灣不遑多讓 第一站是便利商店 不是為了買東西 是為了丟垃圾 跟昨天機場一樣 偌大的營地 竟然沒有一個垃圾桶 很令人訝異 但日本人的觀念是 自己的垃圾要自己處理 還給大自然乾淨的環境 但對於外地人的我們 何處可以丟垃圾 真的是很困擾 這家便利商店 旁邊有一個大型的垃圾桶 讓我們很清爽的處理的這批垃圾 一開始的印象 讓我誤以為每家便利商店 都是如此 後來才知道其實這是最幸運的一天  其他的便利商店 都沒有這麼大的垃圾桶可以丟東西 






當初因為我們人很多 想說組裝好單車打氣要花很久的時間 所以特別攜帶了打氣筒 想想這真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如果是用的是隨身打氣筒 不但不容易把胎壓打足 打氣也很花時間
被黑洞這兩次爆胎嚇壞了 
這是隨身攜帶一般打氣筒 


路邊常見的野花  隨手拍











日本的人行道 做得蠻完整的 很寬 而且連續 但有一個小小的缺點 相對於馬路不是很平整 小石子很多 高高低低的 大部分的日本人 騎著單車的有點像淑女車 他們多半騎在人行道上不分左右邊速度也都很慢 我們這群人還是必須講究點速度 騎在人行道是太快了一點 也很怕嚇到路人 

他們的馬路 似乎就是專門給機動車中用的- - 汽車摩托車  所以其在裡面又顯得尷尬 相對真是慢了點 有點和汽車爭道的感覺  

試了幾次之後 似乎還是要騎在馬路上對我們來說方便些 路平速度可以掌控 一直期待人行道有小石頭 高高低低的總是震的手很麻 所以最後我們多是騎在馬路上


由於我們住的地方比較接近山,地勢較高;函館市是海港城市,地勢較低,沿路都是微下坡,順順的騎到了我們的補給站:Alpen,是昨天紮營組為了買瓦斯意外找到的。Alpen 要唸成「阿嚕騙」,有點像日本的迪卡儂,有賣腳踏車用品、排汗衣、露營用瓦斯、泳衣、釣魚用品⋯⋯應有盡有。如果你到日本有這個,也可以只打包腳踏車來日本,在日本再採買露營用的裝備。

在這裡我們修了腳踏車 DNA的剎車線 梅花鹿的碟煞壞掉但無法修 還有檢查黑洞的內外胎輪匡是否有問題 補給內胎 在台灣那台並不是貴 但是在日本幾乎快兩倍, 的價錢 在哪裡 斑馬發現 他騎得是小徑車 與別人的size都不同 擔心他也像黑洞一樣爆胎 離開函館這個程式 勢必很難買到這個特別尺寸的內胎  難得這裡有 所以他也多才買了幾個內胎以防萬一 好笑的是他準備了四條內胎 但一直到結束其實都沒有用到 

日本人修理東西真是一板一眼 修車就花了很多時間 一晃眼也快中午就到旁邊的超市買的便當邊吃邊等







今天的重頭戲應該算是到函館山頂看夜景 到集合之前有約有4hr的自由活動時間,大部分的人都在函館的金森倉庫區閒逛,到約下午02:00時,豔陽高照,火傘高張,其實在這一帶 逛藝品店吃東西還挺舒服的 但因為我們單車沒帶鎖 有點怕怕的 所以就輪流逛逛 後來太陽出來了 為了躲避毒辣辣的太陽,就到附近的星巴克避暑,順便充手機、行動電源、碼表、相機等的電子產品。一般來說日本的商店多不提供充電的服務而且最好不要看到插頭就亂插上插頭補充電源  在日本這被是為竊盜的行為  所以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在茶店才行  
休息夠後 又前往函館遠近馳名的教堂區。




















教堂區是一區建於山坡上的教堂,有東正教、基督教跟天主教的教堂,很美麗,值得一去,但騎單車征服那15~20%的陡坡是件不簡單的事 幸好路不長,但爬到上面後即可欣賞整個函館市區的風景。不愧是歷史悠久步調又不快的海港 處處充滿異國風情 幸運的是 下午天氣又很好 超適合拍照的 
為了合乎浪遊的精神 隨遇而安 我們並沒有做足準備的功課  純粹靠當地的旅遊資訊東逛逛西逛逛 到處尋寶 也挺有趣的














下午04:00時 我們到上函館山的纜車站集合(上函館山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走上去,也可坐纜車,單程780¥ 來回票有優待 1280¥)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山外還有山。走完教堂區就可以到纜車站,纜車站附近有一個配水廠,水廠旁有一個類似親水公園的公園,可在裡面玩水、泡腳⋯⋯如果有多的時間,可以去那裡休息一下。

















雖然是8月 但函館山上是有點冷的 本來 斑馬規劃 大家買個東西到 山上吃 希望佔個 好位置看夜景  順便吃個東西 但大多數的人都逛到忘了 沒有買東西 只有斑馬買的幾包 仙貝餅乾  分一分 一人沒多少食物  大家就先在戶外到處看看逛逛  初來乍到 大家都興奮的看著 俯瞰海邊景色 不知道是不是在山上的緣故 總覺得這裡的烏鴉特別打字大隻 到處飛來飛去 冷不防 烏鴉從空中俯衝而下 直接叼走椅子上的餅乾 這一幕 把大家都嚇了一跳 又好氣又好笑




上山時,可以帶晚餐上去,這樣就可避開上山的高峰期,也可以邊吃飯邊等太陽下山。如果坐在外面,要保護好自己的晚餐,以免分享給烏鴉,我們就有發生這件事。藍鵲的餅乾就被搶走!








之後就可以到纜車站搭纜車上去了,建議是在晚上06:00前帶著晚餐上山,因為旅行團都是在吃完晚飯後把團員拉上山。下山抓時間的訣竅,就是聽旅 行團的導遊說他們要幾點下山,再比他們早5~10分鐘即可。





旅行心得 如何避免爆胎
在旅行最常碰到的單車狀況就是破胎  

必須爆料一下 夥伴裡面有一位爆胎王 紀錄非常輝煌  第一天的狀況裡未提到 他的厲害點是沒出發之前 在機場 組完單車 為單車打氣時 便 ㄅㄧㄤˋ 的一聲 爆胎了
第二天出發前 他發現 他的後台完全沒氣  用打氣筒榜單打氣  結果  ㄅㄧㄤˋ 的一聲 又爆胎了  這讓我們很緊張 出發之前 也有看到網友寫道  他破胎了很多次 會不會真的是北海道路上小石子多  我們是一群人一起行動 一旦一個人 單車有狀況 大家都得停下來 先卸下全部行李   行程便會給拖累  而且每天一次 真的有點誇張 我們一般身上帶了兩條內胎 萬一內胎不夠 連補給都沒有 在荒郊野外的 真的要餵熊了 所以如何避免爆胎的狀況發生 挺重要 

破胎這種東西其實很看人品,破洞的情況主要有三種:
1.一個洞->被刺破,例如碎石、樹枝、鐵絲、圖釘....
2.兩個洞->胎壓不足撞擊導致,像被蛇咬。
3.一條->一開始就沒裝好,外胎夾破內胎。


因此黑洞洞爆胎的類型 就是屬於人謀不臧的第三種 
內胎沒裝好
為確保內胎沒被夾在外胎與輪圈之間,換完胎後以下的打氣動作非常重要

Step 01. 先灌些氣進去,讓內胎稍脹大!(不要白目灌到飽!)然後要像拍籃球一樣把輪胎壓向地板,讓內胎移動到自己該到的位置,重覆做三四次。

Step 02. 將外胎左扳扳右扳扳,兩面都做一圈。還有在搬開後
只能看到輪筐但看不到內胎 表示內胎已經進到外胎內 這樣打氣時自然不會被折到 另外看看外胎邊緣的參考線是否都在輪圈上這樣就能確保內胎沒被夾到及外胎安裝位置是否正確了!

最後裝上單車前  注意「胎紋方向」!

大部分顆粒胎都有方向區別,安裝時特別注意安裝方向是否正確!正確胎紋方向的可以展現輪胎特性,包跨「過彎的抓地力」及「煞車的穩定性」等等。。。

胎壓
很多開口式的外胎標榜了高胎壓,可以打到 145psi,甚至高達 175psi。打高胎壓可以得到一些好處,例如在滾動時可減少織網罩的變形讓滾動阻力同步減低,力量傳導也會因為織網罩剛性較高而變好,對體重較重的騎士來說也可以避免「蛇咬」型態爆胎的發生。


但是高胎壓真的就是萬靈丹嗎?不只不是,而且還可能有反效果。由於胎壓打高,會使得路面的反應變差,些微的路面不平整就會造成彈跳,不只容易讓人感到疲勞,也會因為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變小,讓抓地力會下降,使得力量傳遞不連續,並增加過彎的危險性。當胎皮無法順利壓過崎嶇的路面時,這種「撞牆」的效應會把前進的力量反彈回來,讓速度快不起來。充氣式輪胎之所以安全、舒適、有效率的原因是在於利用空氣壓力維持輪胎剛性之餘,在與路面接觸處仍保有適度的壓縮扁平度,來反應路面狀況。如果把胎壓打高讓扁平度消失,就失去了採用充氣式輪胎的原意?


保護內胎的防禦手段
桃論這個話題之前可以先了解輪胎頗面結構組成



自行車的開口式外胎(clincher),就是由織網罩構成輪胎的主體,貼上一層胎皮來給滾動時磨耗,並埋入兩條胎唇用來把輪胎固定在輪框上,這樣就形成了輪胎的主要構造。由於自行車輪胎比較薄,易被穿刺或割傷,大部份都會在胎皮和織網罩之間再加一片防爆層,以增加輪胎的強度。
破胎可以說是從事自行車休閒運動最常碰到的故障,而且為了輕量化胎皮往往只有薄薄一層,不太容易耐得住石頭、玻璃、樹枝的穿刺。大多數戶外使用的輪胎都有「防爆」的設計,避免異物刺穿織網罩。

首先題問:「為什麼會破胎?」原因就在於路邊的碎石與玻璃十分尖銳,如果在命運的捉弄下正巧壓到你的外胎,平時不燒香又剛好戳到輪胎最脆弱的地方,那麼這顆萬惡的小雜碎就很有可能直接刺穿橡膠在導致內胎破裂,當真淒慘。

輕量化的輪胎很不可思議,一條重量的差距可能達到50-100克。事實上,重量輕的輪胎也帶來許多性能上的優勢,首先在爬坡時就佔了一些便宜,另外由於慣性較低,比較容易加速。重量減輕的原因又多半來自於更薄的胎皮與織網罩,甚至省略防爆層,這樣的結果是帶來更靈敏的路面反應、更舒適的路感,以及更低的滾動阻力。

不過,輕量化的輪胎到底是把什麼省下來?首先胎皮一定要很薄,所以耐磨性不可能太好,也許用個一兩千公里就見底了。其次,省下防爆層至少可以輕 20 克,而且讓路感更佳,但胎皮變薄加上沒有防爆層,代表的是你騎到一半停在路邊換胎的機會大增。在花錢購買輕量化輪胎之前,先弄清楚它提供了什麼樣的防爆措施,是否符合自己的騎乘環境。別讓破胎減損了騎車的樂趣,也造成金錢上的損失。假如你不是職業選手等級的騎士,選擇便宜而重一點的內胎,多幾公克的重量,其實不會有什麼損失  差別不大



為了有效加強輪胎的防禦水準 這也是事前我們功課做得不夠之處  有人有用 有人沒用 再回頭一看 真的有差,一般可有兩個做法

( 網友蔡克辰照片 )
*使用「防刺貼布」妥善安裝在外胎裡面  可以有效隔絕破胎這種衰事降臨在你的身上。當防刺貼布裝上後,騎士的內胎等於多了一層防護機制,雖然刺穿外胎 單可以保護內胎 不受損  雖說沒法100%保證不會破胎,但高達九成五的滿意度還是高出標準不少。另外防刺貼布在保固期限上沒有明定,但正常使用期限約兩年應該是沒有疑慮。出發前要確認一下

**防刺胎跟普通輪胎最大的差異,在於輪胎夾層中有一道特殊的防刺材質,它可以幫助輪胎在壓過尖銳物品時,雖然外胎被穿刺但仍能靠彈性材質 避免內胎被穿刺。但防刺內胎的缺點在於重量上稍微吃虧了點,對於追求競賽型的車友可能沒那麼須要;反過來看長途騎乘駱駝型的車友, 像我們這類型的車友就相當適和  以斑馬的20寸小徑車來說 單位面積小 接觸地面次數相對增加很多 因此出發前 因為害怕爆胎機率大 特別換了防刺胎 不知道是不是防刺胎 發揮功效 沿路都沒有破胎狀況發生








小知識:
世界三大夜景
世界三大夜景為日本夜景觀光Convention Bureau主辦的專門研究夜景對旅遊業影響的夜景峰會,在日本長崎市舉行,主辦單位根據問卷及實地調查後決定結果。上一次,結果為香港、北海道函館和義大利那不勒斯3處夜景的合稱。2012年10月5日,香港、長崎及摩納哥,獲得評委選為新一批世界三大夜景[

函館夜景


函館市是日本北海道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位於渡島半島東南部的龜田半島上,東、南、西方分別被被津輕海峽和函館灣包圍,也是北海道連接本州的大門。人口上,函館市是北海道第三大城市,也是渡島支廳辦公室的所在地。因為三面環水,函館市的漁業相當發達,自古以來就是優良的漁港。從函館山可一眼望到整個函館市的夜景,被日本人譽為「百萬石夜景」。和香港不同的地方是函館的夜景是近似對稱的,而香港則是立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