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沼遊客中心
*東大沼温泉 留の湯溫泉( 馬路 6 Km 泥石路 約 3 Km)
*大沼驛旁 可採買的便利商店( 最近約7.5 Km )
*東大沼營地
*路線圖(google 連結)
( 總距離:28.27 km 總爬升:240.14 m )
經驗分享 - - 置底 如何應付雨天
我們的故事 ( 好美的東大沼營地)
早上起來覺得漸漸開始習慣露營的睡覺模式 要好睡的關鍵是最好洗澡 不然就把汗擦乾淨 沒有黏膩的感覺 晚上溫度下降 加上柔軟的草皮 可以一覺到天亮 早上呢 不用鬧鐘 烏鴉自然會叫醒你
今天 要離開營地到 東大早沼 因為路程不遠 大家是睡到自然醒 吃完早餐 打包行李準備出發 這時卻發現 買了太多東西 特別是 瓦斯罐 大夥兒都怕對方買不到 臨道要出發 才發現買太多了 只得努力的塞 甚至有些東西還得用提的
出發時 沒下雨 沒有烏雲 沒有太陽 適合單車的日子 還不錯 真的是漸入佳境
東大沼應該是熱門景點 去的路上 車子還挺多的
在一個長隧道前 大夥兒 休息一下 整隊再出發 但這時天氣 又變得有點怪
雲開始厚了起來 陣陣的涼風吹來
一付 山雨欲來的樣子
國道五號 出了隧道後 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 雨已經飄了起來 我們要右轉 338 號 公路 真的是沒幾步的路 雨大了起來 敢緊躲到紅綠燈旁的樹下躲雨 那時想說 忍一下就過去了 一開始還浪漫的在樹下喝水果啤酒 吃沿路買的番茄 拍照 苦中作樂
哪知道雨愈下愈大 已是 豪大雨等級 而身上防雨的衣服 大家都只是 防潑雨風衣等級 根本撐不住 決定 往回走 到隧道躲雨
看官 可看看當時的錄影 這天是 在北海道碰到最大的雨 真的沒想到雨會下那麼大 一般來說 覺得這兒的雨 多是用飄的而已 忍一下就過了
學到教訓 是 還是看一下 天氣預報吧 真的下雨了 還是 先找地方躲 不要讓身上的衣服太濕 ( 下面是教訓 )
youtube連結
隧道 大夥兒 趕緊把濕的衣服 脫下來 換衣服 但雨還是一直下 再換完衣服後 發現在隧道躲雨的不安全 就是風很大 休息一陣子 發現越來越冷 甚至比在戶外淋雨冷 隊中的武年 常帶同事環島 也先注意到提醒我們 有失溫的危險在 - - 因為剛剛騎車淋雨 其實都消耗了很多體力 現在身體沒在動 加上強風吹 的確感覺到越來越冷 武年建議 因為距離目的不遠約12公里 騎過去不會太久 身體在動也比較不會冷 至少到營地附近 可以找商店躲雨 取暖 留在隧道被風吹 反而最不利
在武年的建議下 我們繼續往前走 幸運的是 約騎半小時 就看到便利商店了 在那兒的喝個熱飲 在屋簷下躲雨 的確比 隧道好多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是這樣 DNA 發現 錢包不見了 他覺得應該是在 紅綠燈旁的樹上 因為下雨 他換衣服 先掛在樹上 看這大雨 雖然無奈 當爸爸的還是趕緊陪他回去找 就怕被好新人揀去了 不會日文 要去警察局認領就麻煩 幸好雨天路人不多 東西果真還在
回到便利商店 雨停了 夥伴已經離開 過了大沼公園車站 去營地的路上 因為大雨 動物似乎都休息了 沒車聲 沒雨聲 特別的寧靜清新 騎在綠意盎然的路上 沿著湖邊騎 漂亮的景色 似乎是 淋雨後的犒賞 湖水真的很平靜 灰灰的天 並不讓人擔心下雨 喊而有一種走進山水畫的感覺
到了營地 夥伴要晾帳篷 也怕在下雨 趕緊先搭營
沒想到過了半小時 大雨又來了 可能是剛剛那朵雲吧 真是陰魂不散啊
但雨沒下太久 又走了 那種落差很大的寧靜又回到湖邊
走進湖水裡 真的很難雨剛剛的天氣聯想在一起 這是同一天嗎
天晴了 可以晾衣服
草地也漸漸乾了 坐在湖邊享受陽光 經歷了 前一段大雨
這陽光 顯得彌足珍貴 感覺就是 累了三天的犒賞
這一張湖邊吃麵的情景 特別顯得悠閒與自然合一
附近有個泡湯的地方 這是這三天正式 進澡堂洗澡 按照路標走 最後竟走到石子路 還以為在森林裡迷路了 旅館的外頭 看起來還不錯 但裡面的設施 很簡單 就一個大池子 或許是髒太多天了 在台灣也很少泡湯的我們 坦誠相見 的第一次 真的沒什麼人猶豫 一下子就 脫光光 享受好久不見熱水澡
在浴場 待了一些時候出門已經天黑
回到營地 這一覺真的睡得特別好
小知識
失溫的生理意義是說,當人體因為過度疲勞、激烈運動而喪失大量血糖 此時持續流汗、吹冷風,會使得身體的體溫降低,當體溫低到一定程度以後,人體維持正常新陳代謝的酵素便慢慢失去活動力,外加血糖不足熱量減少,若體熱還不斷地喪失,體溫緩慢持續地下降,酵素越來越不活潑,產生的體熱越少,惡性循環易導致休克。
那是因人體深處的體溫在攝氏三十五、六度的時候,會出現輕度意識不清的失溫症狀。體溫再繼續降低以後就可能死亡,當然每個人的生理條件可能不太一樣,胖一點的人,應該比較不容易失溫,因此寒帶地區的人多胖子。失溫多發生在激烈運動流汗後,像是溯溪向源頭,爬山登頂的過程,因為流汗消耗體力,活動地區的海拔越來越高,溫度越低,就容易發生失溫的意外。
那是因人體深處的體溫在攝氏三十五、六度的時候,會出現輕度意識不清的失溫症狀。體溫再繼續降低以後就可能死亡,當然每個人的生理條件可能不太一樣,胖一點的人,應該比較不容易失溫,因此寒帶地區的人多胖子。失溫多發生在激烈運動流汗後,像是溯溪向源頭,爬山登頂的過程,因為流汗消耗體力,活動地區的海拔越來越高,溫度越低,就容易發生失溫的意外。
如何應付雨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