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營地 收集 與 位置統合地圖
*上磯公園 路線圖 ( 離機場 26 Km 有坡度 )
*Alpen ( 可以買高山瓦斯 修理單車 )
*上磯公園附近店家 ( 附近有兩家超商 一家大型藥妝超市 )
*最近的澡堂
營地評價( 置底 )
我們的故事 ( 北海道浪遊第一天 )
我們一行總共九個人 ,飛機的班次是早上六點,所以我們大概三點就起床準備往機場出發.
準備了那麼久,這個飛機班次已經看了好幾個月;中間還歷經了航班的更改,參加人數的修改,機票變更了好幾次,現在終於要付諸實現,飛向北海道 進行我們的流浪挑戰。在機場報到時,反而覺得不太真實,準備了那麼久,我們真的要出發了嗎?


為了托運行李方便,減少手提行李,很多東西都往紙箱塞,在托運行李之前 實在害怕紙箱破掉 。所以準備了很多膠帶加強 一圈又一圈的保護 增加強度,免得還沒下飛機行李出狀況 單車要是出問題什麼都不用玩了.


可以看得出來我們行李的陣仗 挺壯觀的 除了單車之外還有一部分的隨身行李 也是靠拖運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行李包括單車大概重量會在25至30 kg之間 所以要先評估好重量超出托運重量的盡量以隨身行李的方式 帶到飛機上
還有要注意的小細節是 金屬物品的長度有限制 超出一定的長度 是不可以用隨身的方式帶到飛機上 所以我到了過海關的時候因為 輕便型打氣筒 沒合格 又被叫回去把行李送到櫃台去托運 差點就趕不上飛機 - - 所以行李裡頭 如果有比較大件的金屬物品 不放心的話還是要給櫃檯看過 確認 免得到海關無法過關又要再跑回櫃檯

這次我們坐的是復興航空的飛機 因為促銷的關係我們得以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買到商務艙 到日本其實並不遠 座位舒適與否影響並不大 最大的好處是我們可以拖運很多的行李 但大家都是第一次坐商務艙感覺還是非常的開心 位置真的非常的大 機上的餐點都可以有比較多的選擇
但不知道拿是因為之前空難的原因 其實班機上的乘客並不是很多 大概只有做了二分之一到 三分之一 可以想見飛機上是非常空的 很幸運地再出發的這個班機上 吃完東西可以好好休息


在出發之前就知道北海道的天氣不是很好 會下雨但是在飛機上還是會抱著一絲絲的期待 希望在飛機降落之前可以看到的是陽光普照風和日麗的景象 但是隨著飛機漸漸的抵達目的地 雲層越來越厚 就知道這只不過是做白日夢 還是要回到現實
漸漸的飛機穿過雲層 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函館的地標五稜郭 但很難想像要如何面對接下來會陰雨綿綿的天氣 尤其是在異國的土地上 騎著單車加露營 不曉得日子要怎麼過 真的一點都興奮不起來 真想一直坐在飛機上不斷的看電影就好 但該來的還是得面對


下飛機之後發現函館機場並不是很大 是個地區小機場 等過海關因為人數多就等了非常久 但是出了海關之後發現日本人很細心的 已將我們的單車行李紙箱 全部擺好放在一起 讓我們對他們的工作態度肅然起敬
出了機場大門天空正飄著綿綿細雨 因為機場不是很大 所以我們其實無法找到一個比較可以獨立的地方好好組單車 特別是我們不是只有一兩位我們有9個人 只好在機場的出口外頭 找了塊小空地就開始我們的組車作業 平常 自己組車速度還蠻快的 但是因為我們人多而且工具又不是很夠 所以組車的速度並不是很快 整個弄到好其實會花了兩個小時




而日本並不像台灣 垃圾桶到處有 就算有也都是小小的 並不是很好找到丟垃圾的地方 特別是我們留下非常多保護單車的包材 收拾好著實花了一番力氣與時間 再問機場的工作人員才找到丟棄物品的地方
當時沒想到的是 其實這個會是常態 在日本 垃圾桶並不常見他們很重視自己要處理好自己的垃圾 透過這個方式來教育民眾不要浪費資源愛護環境 真的很不簡單
終於打包好要出發了 因為設定活動的方式是浪遊 但是在出發之前並沒有辦法在台灣買到北海道的地圖 所以靠著梅花鹿與鹿爸的 特製地圖 我們開始前進的道路 但因為下雨的關係其實頗不方便 對當地的交通規則也不是很明瞭 不知道單車究竟是該走馬路還是人行道上 戰戰兢兢這四個字 完全可以說明我們在第一個小時的心情


第一天的營地叫上磯公園 在網路上幾乎搜尋不到相關資訊 在華人網路裡 不論 台灣的 中國的 香港的網友似乎都沒有人去過然後留下相片或者相關單車行進路線 當初會選這個營地是因為他是免費的 但不知如何去倒是有點頭疼 唯一的資料就是一本營地手冊及營地上的小地圖

而前進的道路是在海邊 風挺大的 雨時大時小 搞得我們不知道該穿雨衣或不穿雨衣的好
另外考慮到行李的重量與有一些違禁品沒有辦法攜帶上飛機像 瓦斯 打火機 電池等等 有一些物品需要採買
想說已經下午兩點還是先吃飯再說吧 用隨機的方式挑了一家看似便宜的餐廳 開始我們的在日本的第一場餐 吃飯順便討論一下分工

吃完後後我們分成兩組 一組他們帶著帳篷前往營地紮營另 外一組負責採買 分開後我們當時並沒有注意到 其中一組完全沒有可以在日本使用的手機 也造成後來的故事是 先到的那一組人員擔心了另外一組一個晚上

日本的雨天並不像台灣 雨下就是一整天 大部分是下下停停
而且不大會出現傾盆大雨的狀況 就算下起大雨 躲一下子了不起一兩個小時就停了 下午漸入佳境 雨慢慢的散去 因為擔心露營用的高山瓦斯不好買 紮營組擔心高山瓦斯不好買 所以再去營地的路上路過超市 也去找找有沒有高山瓦斯 的確在北海道要買高山瓦斯比較不容易 有有意去露營的朋友記得最好帶個轉接頭 如果買不著 還可以使用一般瓦斯
關於上磯公園 營地手冊上的地圖其實並不清楚 我們也沒有網路可以查詢 所以前往營地的路 是拿著手冊問路人得到的 沒多久單車狀況又來了 梅花鹿 越騎越慢 他一項體力很好的 一開始以為他不習慣上坡 後來發現是因為前輪碟式煞車壞了 咬住碟盤 心裡頓時覺得不妙 因為出發前 與單車技師請教過維修問題 問碟式煞車怎麼修 他說那東西很難修 連他們有時也無法處理 建議壞了 就要認了 真沒想到剛出發就碰到了 所以很努力嘗試很久也沒有辦法排除問題 想到師父所說的先把它拆下來再說 雖然後來有嘗試著找單車店要修理 但真的如師父所說修不好 梅花鹿一路上就靠著後面的剎車 撐完18天的旅程啊 所以單車零件上的選擇 盡量要可以修理的 才不容易碰到問題無法排除
繼續前進後 隨著路越走越離開都市 人煙稀少 真的是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地方 進入一條林間小路 路牌有指引著前往上磯公園 才稍稍放下一顆不安的心 但 為什麼是稍微放下 因為這條路上除了我們完全沒有其他遊客 包括車子
轉進小路後 這段路約 四公里 多是緩上坡 地圖上顯示 營地就在水壩的另一頭 路兩旁都是森林 空氣超好 好像走在台灣溪頭的感覺一般 想著路那頭等待著我們的營地 不禁期待起來 踩著單車的心情也越來越輕鬆 由於這條路的風景 因天氣不佳 心中鬱結好久的陰霾掃開 越來越期待 未來的旅程

接近水庫時 天氣又轉差了 但心情變好之後 覺得不論怎樣 有機會親近這麼棒的大自然 天氣不好又如何 青翠的樹林 清新的空氣 真的對人有莫大的洗滌
不過大自然也真愛開玩笑 我們都已經到水庫了 還不讓我們 知道這個旁邊的人工湖長怎樣 水壩之後的營地又是長怎樣

過了水壩 終於到了營地 第一眼的感覺 是好沒人耶 有夠空的
不管了 先去上 廁所


很難想像看似沒人管理的廁所竟然這麼乾淨 而且還有插座供電 提供衛生紙( 在日本插電多是要錢的 切勿未經主人允許使用插座 )
北海道真是地大物博 偌大的營地只有我們 在毛毛細雨下 紮好營後 很幸運地有炊事亭可以使用 而且只有我們 我們開始生火 煮水等待夥伴 因為無法聯絡 不解水都燒開了 連衣服也洗了 怎麼還是等不到人 只好先由兩位夥伴 斑馬 DNA 先下山 採購 想說最壞是多跑一趟 另種可能 他們真的很晚到 那麼來了也有東西吃



後來就跑到7.5公里外的商店去採買,因為那是一家店「藥妝店」,所以賣吃的東西並不多,於是 買了泡麵、泡菜、拉麵以及最重要的蚊香,然後就衝回去了。離開超市的時候抬頭一看天色都黑了,路上的路燈也都開了,這時,旁邊有一位日本婦女看著他們的裝扮覺得很奇怪,就問說你們是要幹什麼,但由於語言不通,那婦女聽不懂英文,他們聽不懂日文,所以只能比手畫腳,最後是靠著身上那件衣服 讓她知道是來北海道騎腳踏車,那個阿姨突然希望他們等一下,然後就走回車上拿東西給他們!其實,究竟要做什麼沒看她拿什麼東西又朝我們走了 過來後來他要DNA把手張開 看頭遞給給他一個500元硬幣,並做了一個加油的手勢要他們好好努力好好加油 然後就開車離開了。在這個一瞬間,我們並不知道要如何回應,等回過神來,其實心裡很溫暖! 想到之前有些網友有寫到:日本的老人家很喜歡拿錢鼓勵在會努力的年輕人。也許這個就是他的心意,回去的路上,想到這個心都暖暖的。
離開藥妝店時,天色還有一點點亮,但到進上磯公園的路口時,天色已完全黑了。由於山上有一個水庫,沿路有一個幫浦,幫浦24小時都在打水,而幫浦附近又有一個「熊出沒,注意!」的牌子,幫浦「噗、噗、噗」讓他們嚇了一跳,以為是熊,還好沒有熊真的出沒!
他們到了之後,約是晚上08:30。在五分鐘後,武年跟黑洞也到了,但沒有苜蓿跟藍鵲。武年說他們先是彈性繩斷掉 捲進輪子 卡住輪子 修了很久 後來是苜蓿的踏板掉了 怎麼也裝不回去,所以先留藍鵲在陪苜蓿。黑洞則是跟著三鐵高手武年以光速 帶著部分食物 騎上來,他快累死了,因為他要用超群的速度跟著武年爬山。因為天黑 在只有一個車燈的狀況下 武年告訴他 別無選擇一定要跟好 黑洞只好燃燒全部小宇宙 死命跟上 他真的沒想到 他可以跟上這個武林高手
武年上來之後,趕快把行李卸下來,然後拿著板手 比較亮一點的頭燈 又衝下去找藍雀跟苜蓿。
武年 在公司裡 等於是體育股長 也曾經帶同事環島很多次 大風大浪都見過 看到今天的狀況 他說只能用傻眼來形容 天阿 這是什麼情形 第一天耶 固定行李彈性繩就斷了 還有 怎麼會有 踏板會飛出去 甚至 裝不回去 後來回營地就是 想換個工具試試 但試了 新工具 還是不行 但說來奇怪 就當他想放棄的時候 想說最後一次 用力一點試試 可能是 努力感動上天 福至心靈 踏板就鎖回去了
回到營地 十點左右 大家身上的衣服 多濕了 吃著熱熱的食物 其實挺感動的 第一天 經過重重困難 我們做到了天然温泉七重浜の湯

天然温泉七重浜の湯


這天是super day,網路上遇到的事情我們都遇到了(爆胎、比手畫腳),網路上沒遇到的是我們也遇到了( 斷彈性繩 掉踏板),真好奇自己是如何熬過那非同小可的一天的啊!
上磯公園營地評價
* 食 採買
(距離有點遠7km 建議買好東西 再到營地) 煮食 (有椅子 烤
肉架 還挺方便)
* 衣 盥洗 洗衣 晾衣
(沒浴室 但人很少 可以帶水到廁所 清洗)洗衣服 晾衣服 沒人使用炊事亭的話 可以拉繩子晾 但一般日本人不會這樣做 (一般 沒洗衣機 烘衣機 曬衣場)
* 住 遊客 廁所 環境 丟垃圾
(遊客很少 多是重機族 天亮就走)充電 (有插座 可用) 廁所 (非常乾淨) 蚊子 (不少 但蚊香可以克服)丟垃圾( 採買 的7-eleven 有大垃圾桶 很方便 )
*行 地點
真的離市區比較遠 (約十五公里)
*預 費用
(優勢 免費 有管理人 早上會來 打掃)
*樂 景色 動植物
(蚊子多 有鍬形蟲 各式蛾類 附近有水壩 景觀遼闊 特別是96號公路 轉進營地的那段路 兩旁都是 高聳的數木 空氣好騎單車超舒服 超享受 )
北海道行程安排 - 浪遊的概念 與 地點選擇
荒野新竹分會 有一位佑銘老師 在寒暑假 他會帶著孩子們 用單車去旅行 但是除了起點和終點之外 例如從台東到花蓮 他都不預設行程 海有一些有趣的規則 第一 :絕對不走四線以上的大馬路 非不得已 如是過河的唯一道路 一方面車少車速慢 一方面離開慣用的直線路線 擺脫所有人對平常的習慣 完全靠地圖 指引方向 靠自己摸索 走出不同的路 住的部分 第二 :時間到了才去找住宿 價位預算一人不可超過300元 看書 問路人 看招牌 讓孩子們習慣面對未知 習慣靠自己去解決問題 隨遇而安 第三 :夥伴多彼此 不認識 這是個非常挑戰習慣 擺脫舒適圈的旅遊 經過這趟洗禮的小朋友 會更清楚如何與他人求助 相處 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更清楚自己有什麼 有勇氣去面對未來
雲門舞集的林懷民 年輕時候也曾經到過各地去流浪 透過這個方式 了解世界 他甚至不帶相機 認為應該專心的看這個世界 為自己開眼 他也不帶朋友 希望獨處 透過這個方式與自己相處 了解自己 瞭解了解自己的潛力 突破自己的能力 突破自己的極限 放空 有時候是為了裝更多東西 他更用國家對他的肯定給的獎金 去設立基金會鼓勵年輕人 去世界闖一闖 走一走 這就是雲門的流浪者計劃
因為我們的孩子們 大部分都參加過荒野親子團 花東對他們來講 單車騎過好幾次 到那個地方 就像見到老朋友一樣 沒有什麼挑戰 所以希望找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一方面有挑戰性 讓孩子們 一切靠自己 一方面也讓他們了解語言的重要
與浪遊不同 我們多是老夥伴 親子遊 我們打破舒適圈的做法是 我們不帶智慧型手機 用平常的按鍵式手機來聯繫 希望孩子們離開科技的幫助 不可否認這幾年科技的進步 讓我們的生活方便便利 或許有一天真如電影情節裡面所顯示的 人類回因為科技而變得而退化 忘記了我們很多的能力 像現在大家到另外一個地方 大多是依靠導航 在不知不覺中 大家的方向感變差了 也忽略了 路上的風景
大部份的孩子的第三語言是英文 有想過選英語系國家 如果去美國的話 因為美國地方太大 點到點的之間的距離太長 怕時間都是花在騎單車上頭 少了與土地 民眾接觸的機會 再加上我們人數比較多 不希望隨便找個地方紮營 怕人多太顯目 萬一違法 也麻煩 還是希望以營地為準 所以一開始選定的地方 是好走 營地多的部分 本來是把歐洲列為首要的選擇 英文比較好用 後來因為歐洲有很多恐怖攻擊的消息 要帶別人的小孩出門 還是安全第一 加上羅勒又到過北海道露營 網路上關於北海道的營地資訊也比較豐富 日本的自然環境也一向為人所肯定 在那個地方用浪遊的方式 給孩子們自由發揮 是比較讓人放心的 當然出發之前是這樣想 是不是如此其實我們也並不知道
去之前憂慮的應該是營地位置和洗澡的部分 網路上要去北海道露營 的以開車居多 專門騎單車 只有一,兩個人一個人兩個人機動性很大 有時候 找不到營地他們會 多半會搭配民宿 或是隨便找個空地就露營 有點擔心起不到營地要如何解決 而且我們也不想靠智慧手機解決問題 因此有買了一本日本發行 專門介紹北海道營地的書 裡面清楚記載了幾乎所有北海道營地的位置 讓我們比較沒有後顧之憂
洗澡的部分採用單車露營的人 多是去澡堂洗澡 但如果沒有澡堂 因為網友多半是男生 有時候在廁所就解決了 後續文章會再跟大家分享洗澡洗衣的困擾與解決方式
個人還推薦北海道的一大好處 就是離台灣畢竟還是比較近 真有個萬一 家人可以很快就到 或者可以很快地回到台灣 對於陪伴孩子的家長來說 心理負擔會相對輕一點 這樣就比較能夠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闖
在北海道 若真有不方便的地方 就是大家對日文一竅不通 除了都是會英文的人比較多之外 到了鄉下 英文真的無用武之地 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隨身攜帶紙 再加上比較比手劃腳 可以解決問題 那時你會發現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沒有想像中那麼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